河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
Henan Province Ultrasound Quality Control Center |
|
当前位置:首页 > 通知公告 |
河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4-2028年) |
作者:河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
时间:2024-04-02
浏览:
来源:
字号:【大
中
小】
|
为全面提升河南省超声医学专业医疗质量安全水平,促进超声医学服务同质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,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医疗质量管理的系列政策要求及《河南省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(2023-2025年)》,结合我省超声专业现状分析,特制定本规划。 一、 总体目标 到2028年,建成覆盖全省、响应迅速、运行高效、管理精准的现代化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体系。核心质控指标持续优化,全省超声诊断符合率、危急值通报率等关键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,地区间、机构间差异显著缩小,超声医师队伍建设与设备配置更加合理,患者就医满意度和安全感大幅提升。 二、 阶段目标 近期(2024-2025年): 夯实基础,补短强弱。完成所有地市及80%以上县域质控中心组建;初步建成全省统一的超声质控信息平台并实现数据自动采集;重点针对薄弱地区与机构开展精准帮扶,提高BI-RADS分类率、诊断符合率等重要指标数值。 中期(2026-2027年):深化内涵,提质增效。质控信息平台深度应用,实现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;亚专业质控标准全面落地执行;超声医师队伍结构优化,中高级职称占比及高学历人才比例稳步提升;核心质控指标全省平均值持续提升并保持高位。 远期(2028年):巩固成果,形成品牌。建成国内一流的超声医学质控体系与管理模式,质控成果成为行业标杆;超声医学服务实现高质量同质化发展;超声医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。 三、 重点任务与措施 (一)健全质控网络体系,实现全域覆盖与高效运行 纵向到底:加快推进县级超声质控中心建设,实现省-市-县三级质控网络全覆盖。明确各级职责,建立例会、报告和考核制度。 横向到边:强化6个亚专业组(心脏、血管、妇产、浅表、腹部、介入)的引领作用,(二)制定并更新各亚专业细化质控标准与技术规范。 提质培优:实施“超声医师能力提升计划”。重点针对基层和民营医院医师,开展规范化、系统化培训。建立“导师制”帮扶机制,由三级医院专家对口支援。常态化举办技能竞赛与质控培训班。 优化结构:鼓励并支持在职医师攻读更高学位、晋升职称,优化职称与学历结构。完善省级超声专家库和师资队伍。 (三)推进质控标准化与同质化,缩小地区及机构间差异 宣贯标准:全面推广已发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共识与规范流程(如声像图留存、报告书写、介入质控等),制作简易操作手册与视频教程。 强化督导:加大现场质控检查频次与力度,重点抽查数据异常、指标落后的机构。建立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,实施闭环管理。 标杆引领:评选市级超声质控示范中心,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。组织落后地区人员到先进机构观摩学习。 (四)建设智慧质控平台,以信息化驱动管理现代化 数据集成:完善“河南省远程超声质控平台”,推动与医疗机构系统对接,逐步实现关键质控指标的自动采集、实时上报与动态分析。 智能监管:开发数据看板与风险预警模块,对异常数据即时预警,实现从“事后分析”向“事前预警、事中干预”转变。 远程赋能:充分利用平台开展远程教育、远程会诊、远程图像质控,促进优质资源下沉。 (五)聚焦核心指标持续改进,保障医疗安全与质量 年度重点:每年确定1-2项核心指标(如诊断符合率、危急值通报率、介入并发症发生率)作为全省年度改进目标,集中资源进行攻坚。 精准施策:针对超声诊断符合率、BI-RADS分类等差异显著的指标,开展专项调研与针对性干预。 结果应用:将质控结果与医院评审评价、绩效考核等工作挂钩,形成激励约束机制。 四、 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:强化省中心组织领导,争取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支持,将超声质控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年度考核。 制度保障:完善各项质控工作制度、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,确保工作有章可循、规范运行。 经费保障: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投入,同时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,保障各项工作可持续开展。 科研保障:鼓励围绕超声质控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南,提升质控工作的科学化水平。 本规划旨在为未来五年河南省超声医学质量安全工作提供行动指南。全省各级超声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应统一思想,协同努力,共同推动河南省超声医学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 |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7号 Email:########@126.com 电话:(0371)######## ####### |